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物推薦 捨得,捨不得:帶著金剛經旅行(附贈蔣勳念誦金剛經CD)
捨得,捨不得:帶著金剛經旅行(附贈蔣勳念誦金剛經CD)
捨得,捨不得:帶著金剛經旅行(附贈蔣勳念誦金剛經CD) 評價
網友滿意度:
有人說
閱讀 是從有限的物質世界
到達無限的思想空間最快的方法
每本書都是開啟新世界的門窗
閱讀使我在新世界裡暢遊
一句句 一頁頁
各式各樣的角色人物
像我呼喚
帶領著我一起遨遊
直至最後一頁
在博客來看到
捨得,捨不得:帶著金剛經旅行(附贈蔣勳念誦金剛經CD)
相信這本書大家都挺面熟的
沒錯這可是超級暢銷書呀
小編我最喜歡看書了
已經練就到了
一目十行的高深功力
而#GOODS_NAME#
真的是人人稱讚的一本好書
我反覆咀嚼其字字句句
便覺得韻味非常
想把這本書推薦給你們
跟我一起進入新世界
下面有連結和折價卷
也可以加入金石堂的粉絲專頁
定期都有好書推播通知唷~~~
捨得,捨不得:帶著金剛經旅行(附贈蔣勳念誦金剛經CD)
籃球運動解剖書 ![]() |
美國少年籃球訓練方法250例 ![]() |
商品訊息功能:
商品訊息描述:
《捨得,捨不得:帶著金剛經旅行(附贈蔣勳念誦金剛經CD)》
人間有情,如此萬般眷戀,你會捨得呢,還是捨不得?
蔣勳書寫以來,最最柔軟心的一本書。
《捨得,捨不得──帶著金剛經旅行》散文集
文字、攝影、書法,一次收錄蔣勳近年對天地、對生命、對心最深邃、銘刻之作。
+
蔣勳念誦《金剛經》CD(全長33分鐘)
二○一四年一個日常的春天早晨,陽光燦爛,河水清明,
蔣勳在八里住所念誦《金剛經》,用簡易器材,為病友祝福所錄。
我們如此眷戀,放不了手,青春歲月,歡愛溫暖,許許多多「捨不得」,
原來,都必須「捨得」,「捨不得」,終究只是妄想而已。
無論甘心,或不甘心,無論多麼「捨不得」,我們最終都要學會「捨得」。
──蔣勳
京都永觀堂、清邁無夢寺、加拿大乃潤瀑布......蔣勳帶著《金剛經》,讀經、抄經,旅行十方,在心的寺院裡一殿一殿地拜去,在洪荒自然裡看見生命的不同修行,在文學藝術中照見生命的不同可能,與一切有情眾生,領會人生中的捨得與難捨......
我們渴望出走,在遠行與回歸間尋找意義──
看盡熱鬧繁華,能從吵雜中出走,洪荒總會為一、兩個出走的人準備一片乾淨山川吧。......洪荒留此山川,是給來這裡的生命嚴峻的考試嗎?我遊走在洪荒的島嶼,立春,驚蟄,所有蟄伏的生命都在沉埋的土中蛹動,他們要甦醒復活了。
我們貪戀著美,在理性與叛逆間濺迸血淚──
美,勿寧更是一種叛逆,叛逆俗世的規則,叛逆一成不變的規律,叛逆知識的僵化呆滯,叛逆人云亦云的盲目附和,叛逆知識與理性,叛逆自己習以為常的重複與原地踏步。美是一種「痴」。知道了知識的不足,知道了理性的貧乏與脆弱,知道一切定義與條理的荒謬。「痴絕」的生命,長嘯而起,山鳴谷應,在文明的絕境使歷史濺迸出血淚。
我們耽溺文學,在字裡行間尋找生命力量──
文學不是一味自我炫耀、自我表現,文學,不是聒噪的囂張。文學,或許有一種力量,使青年可以向內對自己做更深的生命質問──我活著為了什麼?我可以不再只是現在的我嗎?我可以告別親愛的人,告別俗世,獨自一個人出走嗎?
我們渴望出走、貪戀著美、耽溺文學,也許,到頭來只要問自己,到底捨得,捨不得而已。
同步發行:
一、《微塵世界--蔣勳念誦金剛經》有聲書
蔣勳念誦全本《金剛經》,搭配日本京都永觀堂梵鐘聲。最美麗、撼動,教人不忍按下暫停鍵的音聲布施。收錄音軌:一、金剛經(念誦+梵鐘版);二、金剛經(念誦短版);三、日本京都永觀堂梵鐘環境音。
二、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--蔣勳手抄》
為了一個願,蔣勳開始抄寫《金剛經》。抄寫,比閱讀慢,更刻骨銘心。這樣的人間祝福,在天涯海角之間,廣大、清淨、平等。蔣勳手書全本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,精裝加上「金剛般若波羅蜜」手書拉頁,深具收藏價值的書法藝術之作。
三、《我願--金剛經的祝福》盒裝典藏獻禮(內收全部三書)
蔣勳文字、攝影、書法、念誦;文學、美術、有聲三部經典,一次典藏,獻給所有讀者最深的祝福。收錄書籍:一、《捨得,捨不得──帶著金剛經旅行》(附贈蔣勳念誦金剛經CD);二、《微塵世界──蔣勳念誦金剛經》有聲書;三、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──蔣勳手抄》。
作者介紹
蔣勳
福建長樂人,一九四七年生於西安,成長於台灣。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、藝術研究所畢業,一九七二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。曾任《雄獅》美術月刊主編、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、聯合文學社長。
多年來以文、以畫闡釋生活之美與生命之好。寫作小說、散文、詩、藝術史,以及美學論述作品等,深入淺出引領人們進入美的殿堂,並多次舉辦畫展,深獲各界好評。近年專事美學教育的推廣。著有藝術論述《新編美的曙光》《美的沉思》《天地有大美》《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卷》《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》等;散文《捨得,捨不得--帶著金剛經旅行》《肉身供養》《此生──肉身覺醒》《此時眾生》《微塵眾》《少年台灣》等;詩作《少年中國》《母親》《多情應笑我》《祝福》《眼前即是如畫的江山》《來日方長》等;小說《新傳說》《情不自禁》《寫給Ly's M》《因為孤獨的緣故》《祕密假期》;有聲書《微塵世界--蔣勳念誦金剛經》《孤獨六講有聲書》;書法手抄本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--蔣勳手抄》等。
蔣勳官網:www.xun.idv.tw
捨得,捨不得:帶著金剛經旅行(附贈蔣勳念誦金剛經CD)-目錄導覽說明
自序/捨得,捨不得──帶著金剛經旅行
卷一/回頭
回頭
滅燭,憐光滿
星垂平野闊
畫眉深淺──一首詩的兩種讀法
天涯何處──東坡詞的生命意境
多情應笑我
卷二/肉眼
肉眼
春消息
美學的失智
痴絕──非美學的出走
貪看白鷺橫秋浦
爆破西湖
莫內的眼睛
幸福,雷諾瓦
肉身故事與神話世界
卷三/無夢
無夢
微笑──吳哥之美
流浪者之歌
池上之優
城市的記憶
寫給春分
編後記/帶著金剛經的旅行 ◎許悔之
捨得,捨不得
──帶著金剛經旅行
我有兩方印,印石很普通,是黃褐色壽山石。兩方都是長方形,一樣大小,○?八公分寬,二?四公分長。一方上刻「捨得」,一方刻「捨不得」。「捨得」兩字凸起,陽朱文。「捨不得」三個字凹下,陰文。
兩方印一組,一朱文,一白文。
當初這樣設計,大概是因為有許多「捨不得」吧──許多東西「捨不得」,許多地方「捨不得」,許多時間「捨不得」,許多人「捨不得」。
有時候也厭煩自己這麼多「捨不得」,過了中年,讀一讀佛經,知道一切難捨,最終還是都要「捨得」;即使多麼「捨不得」,還是留不住,也一定要「捨得」。
刻印的時候在大學任教, 美術系大一開一門課教「篆刻」。「篆刻」有許多作業,學生臨摹印譜,學習古篆字,學習刀法,也就會藉此機會練習,替我刻一些閒章。詢問我說:想刻什麼樣的印。
我對文人雅士模式化的老舊篆刻興趣不大,要看寧可看上古秦漢肖形印,天真渾樸,有民間百姓的拙趣。
學生學篆刻,練基本功,把明、清、民國名家印譜上的字摹榻下來,畫在印石上,照樣下刀刻出形來。這樣的印,大多沒有創作成分在內,沒有個性,也沒有想法,只是練習作業吧,看的人也自然不會有太多感覺。
有一些初學的學生,不按印譜窠臼臨摹,用自己的體會,排出字來,沒有師承流派,卻自有一晶簇淨化種樸實稚拙,有自己的個性,很耐看,像這一對「捨得」、「捨不得」,就是我極喜愛的作品。
刻印的學生姓董,同學叫他Nick,或暱稱叫他的小名阿內。
替我刻這兩方印時,阿內大一。師大附中美術班畢業,素描底子極好。他畫隨便一個小物件,自己的手,鑰匙,蹲在校園,素描一朵花,可以專心安靜,沒有旁鶩,像打坐修行一樣。作品筆觸也就傳達出靜定平和,沒有一點浮躁。
在創作領域久了,知道人人都想表現自我,生怕不被看見。但是藝術創作,其實像修行,能夠安靜下來,專注在面前一個小物件,忘了別人,或連自己都忘了,大概才有修行藝術這一條路的緣分吧。
阿內當時十八歲,書法不是他專攻,偶然寫泰山金剛經刻石,樸拙安靜,不露鋒芒,不沾火氣,在那一年的系展裡拿書法首獎。評審以為他勤練書法,我卻知道,還是因為他專注安靜,不計較門派書體,不誇張自我,橫平豎直,規矩謙遜,因此能大方寬闊,清明而沒有雜念。
藝術創作,還是在人的品質吧,沒有人品,只計較技術表現,誇張喧譁,距離「美」也就還遠。弘一大師說:「士先器識,而後文藝」,也就是這意思吧。
阿內學篆刻,有他自己的趣味,像他凝視一朵花一樣,專注在字裡,一撇一捺,像花蕊宛轉,刀鋒遊走於虛空,渾然忘我。
他篆刻有了一點心得,說要給我刻閒章,我剛好有兩方一樣大小的平常印石,也剛好在想「捨得」、「捨不得」的矛盾兩難,覺得許多事都在「捨得」、「捨不得」之間。就說:好吧,刻兩方印,一個「捨得」,陽朱文,一個「捨不得」,用陰文,白文。心裡想,「捨得」如果是實,「捨不得」就存於虛空吧,虛實之間,還是很多相互的牽連糾纏吧。
這兩方印刻好了,有阿內作品一貫的安靜知足和喜悅,他很喜歡,我也很喜歡。
以後書畫引首,我常用「捨得」這一方印。「捨不得」,卻沒有用過一次。
有些朋友注意到了,就詢問我:「怎麼只有『捨得』,沒有用『捨不得』」。
我回答不出來,自己也納悶,為什麼兩方印,只用了「捨得」,沒有用「捨不得」。
阿內後來專攻金屬工藝,畢業製作做大型的銅雕地景,搥打鍛敲過的銅片,組織成像蛹、像蠶繭,又像遠古生物化石遺骸的造型,攀爬蟄伏在山丘曠野、草地石礫中,使人想起生之艱難,也想起死之艱難。
大學畢業,當完兵,阿內去奧勒岡專攻金屬藝術,畢業以後在舊金山有工作室,專心創作,也定期在各畫廊展覽。
二○一二年,他忽然打電話告訴我,說他入選了美國國家畫廊甄選的「40 under 40」──美國境內四十位年齡在四十歲以下的藝術家,要在華盛頓國家畫廊展出作品。
阿內很開心,覺得默默做自己的事,不需要張揚,不需要填麻煩的表格申請,就會被有心人注意到。
我聽了有點感傷,不知道阿內這樣不張揚的個性,如果留在台灣,會不會也有同樣機會被發現。但我沒有說出來,我只是感傷地問:阿內,你快四十了嗎?
啊,我記得的還是那個十八歲蹲在校園樹下素描一個蟬蛹的青年啊。
所以也許我們只能跟自己說:「捨得」吧!
我們如此眷戀,放不了手,青春歲月,歡愛溫暖,許許多多「捨不得」,原來,都必須「捨得」,「捨不得」,終究只是妄想而已。
無論甘心,或不甘心,無論多麼「捨不得」,我們最終都要學會「捨得」。
捨不得
一位朋友喪偶,傷痛不能自持,我抄經給她,希望有一點安慰,她看到引首「捨得」這一方印,搖著頭,淚眼婆娑,萬般無奈,哀痛叫道:「就是捨不得啊!」
我才知道自己其實對人的幫助這麼小,每個人「捨不得」的時候,我究竟能做什麼?
多年來,習慣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先盤坐讀一遍《金剛經》。
有人問我:為什麼是金剛經?
我其實不十分清楚,只是覺得讀了心安吧,就讀下去了。
我相信,每個人都有使自己心安的辦法,方法不同,能心安就好,未必一定是《金剛經》吧。
《金剛經》我讀慣了,隨手帶在身邊,沒事的時候就讀一段。一次一次讀,覺得意思讀懂了,但是一有事情發生,又覺得其實沒有懂。
像經文裡說的「不驚、不怖、不畏」,文字簡單,初讀很容易懂。不驚嚇,不恐懼,不害怕,讀了這幾個字,懂了,覺得心安,好像就做到了。
但是,離開經文,回到生活,有一點風吹草動,東西遺失,親人生病,病疫流行,飛機遇到亂流,狂暴風雨,打雷、閃電、地震,──還是有這麼多事讓我害怕、恐懼、驚慌。
我因此知道:讀懂經文很容易,能在生活裡切實做到,原來這麼困難。
我因此知道,原來要一次一次讀,不是要讀懂意思,是時時提醒自己。像我喪偶的朋友一樣,該「捨得」的時候,捨不得,我也一樣驚慌、害怕、傷痛。
「不驚、不怖、不畏」,她做不到,我也都一樣做不到。
「不驚、不怖、不畏」,還有這麼多驚嚇慌張,還有這麼多「捨不得」,害怕失去,害怕痛,害怕苦,害怕受辱,害怕得不到,害怕分離,害怕災難,害怕無常。因為還有這麼多害怕,這麼多驚恐怖懼,每次讀到同樣一句「不驚、不怖、不畏」,每一次聽到、看到一個人因為「捨不得」受苦,就熱淚盈眶。
王玠
最早讀《金剛經》其實跟父親有關,大學時候,他就送過我一卷影印的敦煌唐刻本的《金剛經》卷子,我當時沒有太在意,也還沒有讀經習慣。
父親在加拿大病危,我接到電話,人在高雄講課,匆匆趕回台北,臨上機場前,心裡慌,從書架上隨手抓了那一卷一擱三十年的《金剛經》。十多個小時飛行,忐忑不安,就靠這一卷經安心。
忽然想到這一卷《金剛經》是大學時父親送我的,卻沒有好好仔細看過。
原木盒子,盒蓋上貼一紅色籤條,籤條上是于右任的字,寫著:影印敦煌莫高窟大唐初刻金剛經卷子。
三十年過去,我一直沒有好好讀這一卷經,打開過,前面有趙恆惕的詩堂引首,「金剛般若羅密經」幾個隸書,隔水後就是著名的咸通九年佛陀法會木刻版畫。這個卷子後來流傳到歐洲,許多學者認為是世界最古老的木板印刷,在印刷的歷史上是重要文件。我大概知道這一卷唐代木版刊印佛經的重要性,但沒有一字一字讀下去,不知道卷末有發願刊刻的人王玠的跋尾題記。
在飛機上讀著讀著,心如此忐忑不安,一次一次讀到「不驚、不怖、不畏」,試圖安心,「云何降伏其心」,原來如此難。
讀到跋尾,有一行小字:
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為 二親敬造普施
王玠為亡故父母發願,刊刻了這一卷《金剛經》,也祈願普施一切眾生。王玠,好像因為自己的「捨不得」,懂了一切眾生的「捨不得」。
飛機落地,帶著這一卷經,趕去醫院,在彌留的父親床前讀誦,一遍一遍,一字一字,「不驚、不怖、不畏」,一直到父親往生。
因為父親往生,因為王玠的發願,因為這一卷《金剛經》,彷彿開始懂一點什麼是「一切難捨」,許許多多捨不得,有《金剛經》的句子陪伴,一次一次,度過許多「難捨」的時刻。
或許因為王玠的發願,我也開始學習抄經,用手一個字一個字抄寫。抄寫,比閱讀慢,好像比閱讀可以更多一點刻骨銘心的感覺吧。
我看過許多手抄《金剛經》,明代董其昌,清代金農,近代弘一大師,都工整嚴謹。我知道自己做不到那麼好,無法那麼做到那麼恭謹,但很想開始試一試。
二
回頭
生命如果不是從一點點小小的歡喜讚歎開始,大概最後總要墮入什麼都看不順眼的無明痛苦之中吧。
時光
秋天賞楓的季節,好幾次在京都。幾星期,一個月,好像忘了時間。好像春天才剛來過,同樣的山,同樣的道路,同樣的寺院,同樣的水聲,同樣的廢棄鐵道,同樣的水波上的浮沫,同樣的一座一座走過的橋,橋欄上的青苔,回首看去,那橋欄,不是剛才還鋪滿落花嗎?然而只是一回頭,落花都已一無蹤跡,已經是滿山的紅葉了。水渠清流裡也都是重重疊疊的紅楓落葉,隨波光雲影逝去。每一次回頭因此都踟躕猶疑,害怕一回頭一切繁華都已逝去。
已經是秋深了嗎?
一個地方去的次數多了,常常不知道為什麼還要再去,一去再去,像是解脫不開的一世一世的輪迴轉世嗎?
「無明所繫,愛緣不斷,又復受身。」常常說給朋友聽的《阿含經》的句子,或許是提醒自己於此肉身始終沒有徹底了悟吧。
為什麼還要有這一世的肉身?為什麼肉身還要一次一次再重來這世間?為什麼還要一次一次再與這麼多好像已經認識過的肉身相見?
「愛緣不斷」嗎?總是切不斷的牽掛愛恨,像一次一次地回頭。回頭時看到漫天花瓣如雪花飛舞,回頭時,水渠裡滿滿都是飄落的櫻花;回頭時,櫻花落在風中、水中、塵泥中,化烏有而去。殘楓紅豔如血,怵目心驚,也只是肉身又來了一次吧。不堪回首,彷彿回首時,只剩斑剝漫漶沉沉墨色裡一方令人心中一驚的朱紅印記,還如此鮮明。
一個地方,來的次數多了,來的時候好像沒有特意想看什麼?不想做什麼,不想趕景點行程,隨意信步走走。有時候就在寺町通一間叫smart的咖啡店坐一下午,白頭髮的老闆慢悠悠地煮著一杯咖啡。
我來過,在這個角落坐過,看著一個青鬢白皙的青年這樣慢條斯理地調理咖啡,留聲機還是那一條歌。
可以這樣坐著,把時光坐到老去嗎?
那年輕侍者把咖啡恭敬放在桌上,說了一句我沒有聽懂的話。
「無明所繫──」啊,是因為不懂,所以要一次一次重來嗎?看不懂,聽不懂,無法思維,以為懂了,並沒有懂,只是在巨大的「無明」中,要一次一次重來,做沒有做完的功課。
語言:中文繁體
規格:平裝
分級:普級
開數:25開15*21cm
頁數:312
出版地:台灣
商品訊息簡述:- 作者:蔣勳
追蹤
- 出版社:有鹿文化
出版社追蹤
- 出版日:2014/11/1
- ISBN:9789866281860
- 語言:中文繁體
- 適讀年齡:全齡適讀
捨得,捨不得:帶著金剛經旅行(附贈蔣勳念誦金剛經CD)